一、施工企業以提升核心競爭力為導向的精細項目管理的提出背景
(一)改變項目管理粗放,確保企業徹底走出困境的需要
上個世紀90年代中后期,企業工程項目大面積虧損,長期在低谷、困境中徘徊,99年跌至谷底,累計虧損達1.7億元,面臨生與死的嚴峻考驗。為此,自2000年起,中冶建工逐步對項目管理進行了系列改革,不斷加強與規范項目管理,取得了一定的成效。至2005年,中冶建工初步形成了以項目經理責任制為核心的項目管理基本制度,管理得以逐步規范,但在總體上,項目管理的績效更多地依賴于項目經理個人的素質與經驗,管理仍較薄弱粗放:一是項目管理有效約束與激勵不足,項目管理人員在計劃經濟時期形成的“等、靠、要”思想仍未徹底清除;二是項目成本管理較為粗放,成本控制能力較弱;三是項目管理重結果輕過程,對項目的過程管控力度不夠,分包工程“以包代管”現象仍然存在;四是項目分包采購不夠規范,漏洞較多;五是項目投標較為盲目,風險控制能力不足。因此,企業工程項目效益不穩定,影響企業穩定發展,急需精細項目管理,以確保企業徹底擺脫困境而步入可持續發展軌道。
(二)提升項目管理水平,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需要
隨著建筑施工市場的快速發展,尤其是中國加入WTO后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接軌,市場競爭不斷加劇,價格戰硝煙四起,同時人力資源成本增長過快、原材料價格不斷攀升等導致建筑成本壓力與日俱增,微利時代已經到來,工程項目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小。因此,進一步挖掘項目管理潛力,提升項目管理水平,強化項目“進度、安全、質量、成本”4大核心要素的管控能力,降低項目成本而提高綜合盈利水平,已成為施工企業提升管理水平、實現創利增效的必由之路。
工程項目是施工企業最為基本的發展載體,是企業經濟效益之源。進行精細項目管理,強化項目內部造血功能,也就成為了施工企業面對強大市場競爭壓力,突破重圍、徹底走出困境,擴展生存發展空間,提升核心競爭力,獲得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。
無數的實踐證明,在市場競爭中,誰家企業能持續掌握強有力的核心競爭力,誰就能持續具有競爭的比較優勢,處于市場主導地位而立于不敗之地。因此,中冶建工必須以提升核心競爭力為導向,改變企業核心競爭力薄弱的狀況,通過科學系統的精細項目管理,不斷培育和提升包括“核心管理理念、高素質人才隊伍、管理方法和手段;自主技術創新(技術專利等)”等知識積累方面競爭對手難以模仿、難以復制的核心競爭力,從而步入競爭的主導地位。
為此,中冶建工在2003年扭虧后,經過兩年的繼續探索實踐,于2006年正式實施《施工企業以提升核心競爭力為導向的精細項目管理》。
版權聲明:本文系工程建設網獨家稿件,版權為工程建設網所有。轉載須注明來源及作者,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。
工程建設網首頁 | 關于我們 | 聯系我們 | 管理案例 | 會議活動 | 施工企業管理雜志 | 我要投稿
版權所有:北京華信捷投資咨詢有限責任公司《施工企業管理》雜志社
地址:北京市豐臺區南四環西路186號漢威國際廣場二區9號樓5M層西區郵編:100070電話:010-68520349傳真:010-68570772E-mail:sgqygl@chinacem.com.cn
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072號 京ICP備09092133號-1 Copyright ?2000-2015 工程建設網 保留所有權利